8月的襄樊,驕陽似火。在競爭激烈的襄樊商界,醞釀著一股更為火熱的變革——鼓樓商場賣場的全面改造。這是鼓商創辦25年來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。竣工后的鼓商東大樓將有6層(含地下商場),總營業面積達2萬平方米,成為一座現代時尚的精品百貨商城。
鐘情于鼓商的老襄樊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,為什么鼓商每年都在改造?鼓商哪兒來這么多錢改造?改制中的國有企業還有必要改造嗎?
的確,自2000年公司領導班子調整以來,鼓商每年都有一場或大或小的改造工程:2001年,投資100余萬元建造鼓樓文化廣場,同時改造東大樓二樓吊頂和地板;2002年,改造三、四樓吊頂和地板,分設男女裝賣場;2003年,改造東大樓一樓吊頂,同時擴館400平方米;2004年,將西大樓二、三、四樓改造成家電城;2005年,將設在東大樓二樓的辦公區改造成營業賣場,將舊倉庫改造成辦公區,同時對鞋帽商場的吊頂和地板進行改造,之前的改造還同步解決了消防設施先天不足,存在重大隱患的問題,使消防工作得以規范和完善;2006年,對鞋帽商場進行擴館,并對東大樓各樓層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:賣場內新增6部雙向自動扶梯,方便消費者購物;東大樓五樓倉庫和東大樓三、四樓的辦公區全部遷出改造為營業賣場,擴大經營面積近3000平方米;武漢工貿家電入駐鼓樓商場地下商場,使鼓樓黃金商圈又添亮點,令一站式的商圈更趨成熟;東大樓一樓地板全部更換,使賣場檔次得到較大提升;按照市場要求、顧客需求進行品牌優化,引進一大批國際國內名優品牌入駐,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購物需求。
一年一次調整,一年一個變化。雖然零敲碎打,看似輕松,實則鼓商人頂住了多少的壓力,凝聚了多少的心血,付出了何等的艱辛!
“這樣做,其實是重壓下的‘緩兵之計’。如若說21世紀初,蓄勢待發的新型民營商業如同一輛開足了馬力的賽車,那么負債累累的老鼓商就像一輛背負沉重的‘老破車’?!惫臉巧虉龆麻L閆培軍形象地說,他細加分析,鼓商背負了兩大“包袱”,首先是人員“包袱”:鼓商在冊職工有近1400人,包括200多名退休職工,200多名內退職工,在崗員工達900余人,平均年齡接近40歲。而鼓商實際崗位需求只需要幾百人,且大多數崗位需要年輕人。僅這一項,鼓商每年要支付巨額的工資和養老醫療費用;其次是負債“包袱”:2000年,鼓商尚欠銀行貸款、職工集資、廠家貨款等各項費用竟達天文數字,虧欠職工近三個月工資,賬上僅有幾百元,真是難以想象……
怎么辦?不能讓一名員工丟掉飯碗,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,拼力一“搏”。鼓商人要向觀念要資金,向管理要效益。幾年后,奇跡出現了——收益年年攀升,員工福利大幅提高,而且每年還擠出部分資金,投入到再改造工程中。當然,改造工程帶有明顯的鼓商“烙印”——循序漸進,量力而行。
從2000年至今,鼓商已先后投入巨額資金用于改造。這么多錢從哪里來?鼓商人給我們算了一筆賬:其一是增收節支。除了近幾年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外,公司領導和員工從“節約一噸水、一度電”做起,壓縮一切可控費用,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,艱苦奮斗過緊日子,擠出一部分;其二是動員品牌廠家和供貨商,籌措一部分;其三是嚴格預、決算和審驗制度,在確保工程改造質量的前提下,把改造費用壓到最低限。同時采取施工方全額墊資的形式,延長付款期限,緩解支付壓力。
其實,生機勃勃的鼓商是一個正在改制中的國有企業,許多人對其在改制還未到位時便動大手筆改造感到非常疑惑。鼓樓商場董事長閆培軍是這樣解釋的:“市場不等人。與省內外一些大型商場相比,鼓商的硬件設施已經比較陳舊落后,我們強烈地意識到,鼓商不改造不行,而且已經進行的改造遠遠不夠,為了給消費者提供一流的賣場,鞏固鼓商‘領頭羊’的地位,我們下決心進行這次大規模、高檔次的改造裝修。”正是基于對消費者和企業的一種強烈責任感,鼓商人不圖享受、不圖安逸,拼力“搏”出一片新天地。
由此可見,鼓商的領導班子是一個與時俱進、敢打敢拼的領導班子!
鼓商的拼搏進取不僅是高揚了本土商業的旗幟,她更體現了襄樊人的時代精神。我們相信,在不斷的調整改造提高中,鼓商將更加大氣,更具時尚,更添活力,更顯魅力!
(原載《襄樊日報•漢江都市》9月1日2版)
公司地址: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十字街 郵編:441021 鄂ICP備05000447號